传承历史文脉 恢复历史胜景———以绍兴蕺山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15515]
从希腊雅典看城市的保护与发展 [15233]
和谐建筑之探索 [13864]
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城市设计探讨 [13496]
德国鲁尔区老工业基地的整治、更新和复兴 [11868]
巍山 [10959]
中国名城杂志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暨客家聚落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10836]
准确定位 有序发展——关于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建设的几点思考 [10391]
绍兴对城市现代化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探索 [9876]
传承历史文脉 弘扬名城特色 [9788]
珍视历史遗产 弘扬晋商文化(祁县) [9418]
历史·现实·精品与山海关城市建设 [9351]
注重历史文化保护 再创山水生态新城(桂林) [9338]
科学规划,依法保护,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和谐发展 [9182]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发布《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2016》 [7490]
运河保护与水运发展 [5870]
绩溪 [5101]
《中国名城》参加2013上海交大城市科学春季论坛 [5068]
绩溪 [5054]
《中国名城》受邀采访中国城科会 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2013年华北片区会 [4827]

下一页

和谐建筑之探索
发表日期:2009/2/18 11:35:20   阅读:13864次

                                                 

 


西安钟楼  连茜摄


西安鼓楼  连茜摄


 

 张锦秋


    世纪之交,东方正面临现代与传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撞与融合。具有鲜明文化属性的建筑自然不例外地卷入了这一浪潮。

    从哲学思潮来看,当代城市建设体现了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的汇合。在这个汇合点上,物质的与精神的、传统的与创新的、地域的与世界的等两极的东西必然会神奇般地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一种洋溢着生命气息和生活朝气的综合美。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认识到当代城市艺术的最大特征是综合美。这种美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其最重要的特性是和谐。

    建筑是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中介,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其文化取向当然应该与它所处的城市、环境相协调。优秀的建筑应该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城市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我的建筑创作可以说是在追求一种"和谐建筑"。

    我在设计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和谐建筑"的理念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和而不同",第二个层次是"唱和相应"。中国古代哲人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指相异因素的统一,"同"是指相同因素的统一。我们赞赏前者,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第二个层次"唱和相应"是讲相异的因素怎样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古笈《新书•六术》上说:"唱和相应而调和"。这是讲音虽有高低不同,只要有主次、有节奏、有旋律地组织起来可成和谐的乐曲。先人的智慧给我们以启迪,有助于我们建筑师开扩设计思路,提高创作境界。在国际化的浪潮中,一方面勇于吸取来自国际的先进科技手段、现代化的功能需求、全新的审美意识,一方面善於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的建筑传统,突显本土文化特色,努力通过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途径,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和谐建筑。

    作为一名从业建筑师,我长期生活工作在古都西安。那是一座具有3100年城令的古都,曾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中华民族盛世王朝周、秦、汉、唐建都于此,达千年之久。这里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古乡,至今保存着伟大的遗址、完整的城垣、重要的古迹,它们生动地述说着古都光辉的历史;西安现在是西部重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正在迅猛发展。科技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开发区体现着当今城市的活力。就在这片古今交融、新旧相辉的热土之上,正在回荡起民族文化复兴的壮丽乐章。这一切成为我们进行建筑创作的广阔背景。"和谐建筑"的理念就由此而萌生。
下面,我向诸位介绍我们设计的几组案例:
 
    以大雁塔为中心的唐历史文化旅游区内的项目

    大雁塔位于西安南郊慈恩寺内,原系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兴建。盛唐时代就形成了以大雁塔为中心,曲江、杏园、乐游原等名胜相连属的游览胜地。虽几经苍桑,风光不再,但千年古塔巍然屹立,成为古都西安的标志,是中外旅客必到之地。上个世纪80年代西安市总体规划确定把这里建成以大雁塔为中心的唐文化旅游区。

    唐华宾馆、唐歌餐厅、唐化艺术陈列馆

    此项目简称"三唐工程",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雁塔曲江旅游区的启动项目。建设基地西部与现慈恩寺一路之隔,中部距文物保护单位大雁塔308m处有唐代慈恩寺东界墙遗迹。根据当时文物保护法,此界墙以西为文物保护环境协调区,其东为环境影响区。我们根据"理解环境、保护环境、创造环境"的理念进行设计,自始至终运用我国传统的空间理论与现代的旅游服务功能相结合,造成以雁塔高耸,"三唐"奔趋,雁塔刚健、唐华幽深为特色的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园林化格局;又借景古塔,以景寓情,把塔影组织在各组建筑的主景之中,形成意境。从而使这组时差一千多年的建筑群和谐统一而又气韵生动。这是我们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探索和谐建筑的第一个较大的项目。

    慈恩寺规划及玄奘纪念院、大雁塔南广场

    慈恩寺为唐代皇家寺院,由于历史的变迁,后来仅存唐大雁塔及塔下至山门的一些清代建筑。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接受委托,通过规划设计实现了保护文物、完善功能、协调风格、增加绿地、优化环境的目标。在大雁塔以北增建的玄奘纪念院,与塔呼应,采用了盛唐建筑风格,并根用地形状,采用国内已无实例存在的横列三院式的布局,这是取材於敦煌壁画中象征弥勒佛居住的兜率天宫。本世纪初新建的大雁塔南广场,基地东西宽于南北进深,将以玄奘像为中心的纪念广场设在中部,仅占用地三分之一,使其尺度与大雁塔相适应。东西二侧设计为地形起伏的自然风緻绿地,以保证今后周边建设的旅游项目与古刹的前序空间之间有较为清静祥和的过度。

    大 唐 芙 蓉 园

    园址在大雁塔东南500m处,在唐文化旅游区内。这是一项以唐文化为内涵,以古典皇家园林格局为载体,因借曲江山水,演绎盛唐名园,服务于当代的大型主题公园。因并非原址复原,故不涉及遗址保护。全园规划力求做到历史风貌、现状地形和现代旅游功能三者结合。采用了盛唐苑囿的山水格局,南部岗峦起伏、溪河缭绕,北部湖地坦荡、水阔天高;建筑布局体现了皇家园林明确的轴线及对应对位关系,主从有序、层次分明,以自然景观为依托配置景点或景区;全园四大功能区大、中、小共40多个项目,相互因借,成景、得景。三个标志性建筑西大门、紫云楼、望春阁与大雁塔相呼应。人们入园游览颇有"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的乐趣。
 
    两 个 博 物 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设计於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选址在距大雁塔500m处。政府在任务书上明确要求"陕西历史博物馆应有浓厚的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并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考虑到陕西历史上鼎盛时期为唐代,而盛唐建筑博大、恢宏、开放的气质与我们中国当代的时代精神一脉相通,故这组现代建筑融入了浓郁的唐风。设计以"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章法概括出中国古代宫殿的空间布局和造型特征,用以象征历史文化的殿堂。通过传统布局与现代功能的结合,传统造型规律与现代的建筑技术手段相结合,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塑造出一组唐风浓郁而又简洁、明快,具有时代气息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西安市博物院文物库馆

    西安博物院位于西安市南郊,全院由唐代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小雁塔公园、文物库馆三部分组成。文物库馆为博物院中之主体工程。由于小雁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建之馆尽量远离唐塔,偏置于全院西南,从总体布局上处理好与寺庙建筑群的关系。北面利用湖水作界,使库馆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小雁塔能互为景观。建筑色彩和风格与小雁塔"和而不同",注重全方位形象的完整性,犹如一座现代楼阁。建筑构成体现出"天园地方"的传统理念。方形台座和方形馆体厚重敦实,从中有一园形玻璃大厅拔地而起,隐喻着新的历史萌生于厚重的历史积淀之中。
 
    城 市 广 场
    钟 鼓 楼 广 场

    西安钟鼓楼广场位于西安旧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叉口的西北部,这是一项古迹保护与旧城更新的综合性工程。包括: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地下商城、商业楼。设计力求突出两座14世纪的古建形象。环境艺术设计沿着"晨钟暮鼓"这一主题向古今双向延伸。在空间处理上吸取中国传统空间组景经验与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理论相结合,通过下沉式广场和下沉式商业街的设置,科学而生动地组织了地上、地下、室内、室外融为一体的立体混合城市空间。特别由於在此保留并更新了两家百年名牌餐馆,使这一兼具观光、休息、购物、餐饮等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名符其实的市民广场,为古城西安提供了一个地方特色浓郁的"城市客厅"。
新 市 区 的 项 目
    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

    馆址在新市区的干道交叉口。建设基地高出城市道路4-5m,是现在不多的唐长安城内六道高地之一。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为尊重历史地貌、创造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将图书馆置于坡上,美术馆嵌在坡下,形成错落有致的总体布局。图书馆柱网、层高、荷载三统一,具有适应现代功能发展变化的灵活性;借、阅、藏、展合一,体现出开放性;设置多种面向公众的服务设施而具有社会性;网络系统及监控系统均实现了智能化。图书馆具有传统的多层次空间:前庭、中庭、内院以及与美术馆共用的文化广场,但空间形态却是现代的。美术馆体形是园的,立面却有着传统韵味的肌里。这组建筑古今中外兼收并蓄。虽二者体形不同,但共同的色彩、材质以及传统建筑语言的适当运用,使它们成为具有鲜明文化品味的有机整体。
 

    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曲江宾馆

    选址在曲江新区内,是一次以中国传统园林与简洁的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尝试。总体布局撷取了"曲江"的意象,采取以水体为主景的园林格局。湖的西、南二面为客房楼群,构成静区。湖的东、北二面是国际会议、健身娱乐、餐饮等公共活动的动区。简洁明快的建筑随功能之不同、地形之高下,呈自然错落、起伏的变化。楼间设有在第一层与第二层均能通行的连廊,起着组织交通和丰富景观的作用。
 
    群  贤  庄

    选址在西安市南郊,原唐长安"群贤坊"所在地,故以"群贤"命名。这是一个生态、节能、智能化的现代高档住宅小区。全小区均为5-6层、一梯二户的公寓式住宅。设计"以人为本",意在为住户提供中国人喜欢的生活方式,而不去刻意追求某种建筑形式。大小不同的户型都注意创造传统居住空间应有的层次:入户处的过渡空间、家庭内的公共空间、不同家庭成员的私密空间。以适应中国人习惯的内外有别,而不是一览无餘。同时又为不同的住户自行对室内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在外部空间,提供了中心花园、环岛花园、后花园三个层次的中国式自然风緻的人性化园林。南北走向干道二侧建筑呈退台式,拓展了行列式建筑易有的单调空间。顶层作局部跃层的处理,为住户提供了设置屋顶花园的条件,也塑造出小区独具特色的天际线。
 
    纪 念 性 建 筑
    黄帝陵祭祀大殿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位于桥山南麓、沮水之滨的黄帝陵是历代帝王、百姓祭祖的圣地,自汉代以来祭祀活动延续达2000年之久。现在国家每年清明举行公祭大典,国内外华人前来祭祖,四海归心。黄帝陵祭祀大殿设计于2002年建成于2004年,在我的设计生涯中是最富挑战性的工程。大殿位于轩辕庙以北,沿原庙区中轴延伸扩展,以适应新时代祭祀活动的要求。为了体现黄帝陵区宏伟、肃穆、庄严、古朴的氛围,提升整合环境质量以加强圣地感,设计力求从宏观上处理好与大环境山川地形的关系,格局上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风格上与中国建筑传统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的新时代气息,手法上凝炼简洁。其特色可概括为:山川形胜、一脉相承、天园地方、大象无形。

    以上五组实例,反映了我们在西安地区对"和谐建筑"的探索。在介绍过程中也谈了一些设计理念和切身体会,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