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线路 世界遗产 名城胜迹 名城文化 经典旅游

      文化线路
 
      世界遗产
 
      名城胜迹
 
      名城文化
 
      经典旅游
 
百年何园藏风流
发表日期:2009/2/23 10:29:31   阅读:2712次

                                                


何园水心亭  苏志章摄

杜  海


  一说到园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州。其实,历史上名闻遐迩的园林城市,却是非扬州莫属。早在一千年前的唐代,吟咏扬州的诗里,就有“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的市容描写,晚至清朝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仍然是把扬州的园林,与苏州的市肆和杭州的湖山比列第一。
  世道无常,造物有情,当岁月的钟摆,震颤着滑过近代中国不过百年的烈火硝烟之后,乾坤骤变,面目全非。尽管世遗的桂冠已经旁落芳邻,但谁能说清楚扬州城的古街老巷里,究竟掩翳着多少大大小小的私家亭园,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流芳青史的扬州园林已经走出了高墙深院,以一种兼收并蓄的大家风范和千秋治炼出的独特魅力,诱惑、感招、吸引、陶醉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不然,我们的脚步,为何这般匆匆寻觅在扬州的街头巷尾?我们期待的目光,又为何如此热情地投向位于古运河风光带东南段之北徐凝门街上的这座磨砖门楼?
  只因在这座看上去普通已极的磨砖门楼内,收藏着中国园林的一个精品范例,一个以建筑的独特和人文的传奇著称的“中国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清光绪九年, 位年富力强、仁途得意的朝廷命官,抛弃飞黄腾达令人艳羡的锦绣前程不要,放着世代经营根基雄厚的祖籍故里不回,却偏偏弃官归隐,跑到扬州城内买地置产,倾情竭力,精心打造着自己心目中的世外桃园时,这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智者,不知有没有想到,他的真正知音,是一百二十年后的我们,一百二十年后,何芷,这个褪尽繁华复归寂寞的名字,以及他那谜一样的心曲经历,乃至他整个家族的故事,将在这里再次定格为一道引人入胜的景致。
  何园,这个名是外人给叫响的,因为主人姓何,一百多年来一直这么称呼,也就约定俗成了。其实,当年主人建园时为它起的真正名字,叫作“寄啸山庄”。这不,水磨青砖精湛工艺砌筑的月洞门上方,至今还镌有园主人亲笔题写的隶书匾额呢。“依南窗以寄敖,登东皋以舒啸”,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名句,造园者取“寄”“啸”二字为家宅命名,未入其园,先得其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知音者怎能不引发出无限感慨与遐思。
  走进何园,你需要处处用心,步步留意,因为你已经走进了一座园林艺术的精品博物馆,这里的楼廊、亭台、花窗、叠石,均堪称独步中国造园艺术的“天下第一”,细品慢赏,方能领悟其中的妙道真谛。
  游何园,不可不登“天下第一廊”,它是何园的特色建筑之冠。由复道和回廊两个部分构成。复道,是在双面加廊的中间夹一道墙,起到多方位连接沟通与道路分流的作用。业内专家称之为立交桥的雏形。回廊,扬州人俗称串楼,它分上下两层,组成一条将整个住宅院落串联起来的立体通道,贯穿于全园建筑。何园的这条复道回廊,全长1500米,贯穿全园,构成了园林建筑的回环变化之美。无论是雨雪飞纷,还是烈日当空,人们都可借助廊道,无惊无虞地徜徉园内,悠闲自得地流连美景。
  廊道是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和灵活性的建筑形式,在何园,它的功能和魅力,被发挥到了极至,我们可以大胆说一句,不到何园,哪知廊道之美善!
  花园,是私家宅园的华彩乐章。借助凌空飞架的复道回廊,把何家的后花园分隔为相辅相依的东西两个部分。
  从东大门入园,扑面而来的便是东园最壮丽的景观——贴壁山。这座长达60多米的登楼贴壁山,也叫扬派贴壁山,沿着北墙走向一路跌宕起伏,宛如游龙腾蛟,把原本封闭压抑的高墙深院,变成了一座抱拥天地自然山川的“城市山林”。
  贴壁山的腰腹里,藏着一条高低盘旋、曲折迂回的石阶小路,可以由此登楼,与横贯全园的复道回廊通连一气。
  西园是何园精心构撰的山水空间。池水环抱,山势巍峨,楼台错落,廊道迂回。西南两侧湖石假山险壁悬崖,奇峰幽谷,山上古树名木,拔地参天。
  一座飞檐翘角的长楼,造型十分奇特,下部厅堂面阔七间,正厅三间前凸,两边侧厅后敛,形似蝴蝶之翼,叫蝴蝶厅;长楼雄距西园北面,揽湖光山色,藏古今图书,宴高朋良友,正可谓集众美为一身,汇四时、八方、古今之胜。
  有楼汇胜景,就有亭纳春秋。汇胜楼前这座飞檐翘角的水上凉亭,就是天下第一亭。这种水心亭,又叫小方壶。方壶,是神话传说中海上仙山的名字,扬州园林中好取这一传说,凿池建亭,在园中构筑向往中海上伸山的飘渺意境。
  但也有专家考证,这座水心亭,其实是一座中国少有的水心戏台。而且是国内现存不可多得的戏亭范例。戏亭建在水中,四边以白矾石花栏围护装饰,南北两边分别有石板曲桥和湖石飞梁与两岸相通。在上面演戏拍曲,轻歌曼舞,可以巧妙地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环绕水池四周的上下楼厅、回廊,便是观戏听曲的最佳场所。花间隐榭,水心安亭,游廊听曲,修篁弄影,令人如痴如醉的,就不只是戏台上的表演了。
  当年主人宾朋在这里宜京宜昆,切诗切酒,演绎历史,流连美景,游仙纳凉和观赏戏曲两种境界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消遣着赏心乐事的“壶上春秋”;近年来,这里接待过全国昆曲艺术家的曲会、全国京剧票友大型交流演唱以及地方文化界举行的各种诗会。水心亭因此赢得了的“天下第一亭”的雅号。
  何园的美丽和魅力是全方位的。风情万种的西园需要慢慢赏析,但回廊内侧还有另一道风景也不可忽略与错过,这就是花窗景观。
  品味花窗和花窗赏景,是何园观光特有的一大乐事。花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扮演着极其独特面重要的角色。有一种说法,如果把成功的园林比作一手好诗,花窗就是它的锦词佳句。何园中的花窗不但数量多,而且式样美。何园的花窗不但数量多,而且式样也美,其中有三面造型阔大,气宇轩昂,纹样美丽,用料精工的巨型花窗,更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人称“天下第一窗”。这些花窗集中分布在东西两座花园和园居之间,沿着复道回廊组成一串串连绵不绝的花窗带,就像一只只取景器,人从花窗前走过,处处步移景换,不管是朦胧迷离的漏窗,还是鲜明定格的空窗画面,无不打断了原来孤立静止的格局,呈现出流动变化的形态,产生了常看常新的效果。
  何园自来有大花园、小花园之说。小花园,指的是片石山房。花园虽小,名气却大。因为这里有座“天下第一山”呢。走进片石山房,你会觉得忽然别有洞天。水榭清波,流泉潺潺,有半壁书屋、天任馆,可以抚琴,可以对弈,可以泼墨,可以开卷;这里还有蕴藏着人生大智大觉的“镜花水月”佛理景观,细细体悟,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让人参透红尘大彻大悟。
  一座奇崛兀立的石峰,高耸于绵延山石之间,以数丈之躯却逞凌云摩天之势,这便是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石涛不仅是中国画坛的一代巨匠,还是人位叠石造园的高手。他钟情山水,师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遂留下片石山房叠石的人间孤本。
  如今,人间孤本已经成为何园的镇园之宝。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前来观摩瞻仰,人们从这座屹立不倒400年的“天下第一山”上,领略着大师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山水情怀。
  何园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华,同时汲取了西洋建筑要素,在有限的园居空间里,展开了一幅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立体画卷。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这里达到了高度和谐与极致完美。
  从南大门入园,气势壮观的与归堂坐落在前院。它是扬州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好的一座楠木大厅。中国传统的厅堂建筑形式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理念和表现手法,高大庄重的建筑构架,配以四围通透装饰华丽的玻璃墙面,一扫中式厅堂的封闭、古板和沉闷,充溢着开放、敞亮与明快的气息。
  楠木厅是何园的主堂正厅。也是园主人对外交往的正式场所。它糅合了两种文化形态的建筑特色,为整座园林奠定了风格基调。
  穿过厅堂边幽深细长的火巷,就到了主人的内宅玉绣楼。园主人盍家居住的处所。玉绣之名,来自庭院中的两株120年树龄广玉兰和绣球花树。每临春夏,停云滚雪,竞吐芳华,引来蝶飞蜂鸣,生动了一院光景。
  玉绣楼主体建筑是两栋两层前后并列的砖木楼,采用中国传统串楼理念,四周以回廊围出院落。楼内房型设计与楼外立面的装饰则处处洋溢着鲜明浓郁的欧式风情。
  玉绣楼被誉为晚清中国私家住宅建筑中传统与新潮两种观念、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交流碰撞、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标本。
  玉绣楼西侧,有上下门廊通联着一个清幽雅静的小园山石树木井然成章的小院,和当年园主人专门为吃斋念佛喜欢独处的母亲专门建造的居所:怡萱楼。园绕着奉亲的主题,楼前地面,用鹅卵石子铺设着福禄寿喜图,从法国进口的铸铁栏杆上镌着“益寿延年”字样,山上广植吉祥花木。
  如今,何园已将玉绣楼、怡萱楼辟为何氏家族史料陈列馆,部分房间复原开放。置身于其间,我们仿佛走进了潜伏在历史深处的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那段岁月,造访了何园主人何芷和他的大家族的祖孙们。
  何氏家族从园主父亲何俊这一代始开始发迹,何俊道光乙丑年中了进士,当上翰林院庶吉士之后,官越做越大,皇帝对他宠爱有加,部院加三级,给予正一品封典,诰受荣禄大夫,后又覃恩晋赠光禄大夫,赏戴花翎。儿孙升官,祖宗得济。何俊的上三代祖宗也都跟着享受了朝廷一品光禄大夫的封典。正面墙上挂的就是何俊上三代神祖图轴与容像,在今天已经十分罕见了。
  承蒙优渥的荫庇,出生于1835年的何芷不待科举成名,二十岁就早早走上了仕途。他做官的地方主要是在湖北,两次代理湖北的盐法道,补任督粮道,主办军需局,后来担任湖北按察使不久,又接任汉口、黄冈、德安三地的道台,同时兼任江汉关监督。朝廷也赏他正一品封典,诰授资政大夫,晋升光禄大夫。
  春风得意,顺水行舟。这幅鹅卵石铺成的九鹿图,便是园主人父子两代人生理想和仕宦生涯的自豪回顾。
  然而,官运正旺的何芷,却在他四十九岁那年忽然挂冠归隐。
  原来,身居江汉关监督要职的何芷,痛感晚清政府的腐败懦弱,空有爱国自强之志却无从施展。
  “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名句。纵是挂冠归去后,胸有丘壑意难平。所以他要造一座“寄啸山庄”!
  堂名“与归”,更体现了园主人以先辈隐者为范、以归隐之举为荣,不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的思想意愿和价值取向。
  东园有一座厅堂名叫“桴海轩”,俗称船厅,是何园建筑群中最有创意的构撰。它就是园主身世命运的象征和缩影,与主人的一生的有着神秘的关联。
  这船厅,不但房体造型像一艘船,而且厅周围的地上也以鹅卵石、瓦片铺成波光粼粼粼的水面,厅正前方,有一条方石板铺出的甬道,好比登船的跳台,低低的台阶,是船上的甲板……
  两千多年前,孔子乘坐着牛车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时说过:“道不行,吾将桴于海。”以桴海轩命名船厅,可谓意味深长。
  好风佳月,美景华屋,花红又是一年春。安逸闲适的隐居生活没能消磨掉何芷的雄心壮志,他在寄啸山庄住了18个春秋,奉养老母亲西归之后,于暮年又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弃池馆亭林若大家业于不顾,年近古稀再次起锚扬帆,领着全家到去闯十里洋场的上海。去那里经营实业,兴教办学。
  园主人这只神奇的船开走了,一去不再复返。却把他的化身桴海轩留守在故家的宅园。向后人讲述着主人的故事,主人的心事。
  一座何园,不仅极具建筑之专美,而且得获人文之大成,在这里,相继成就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姐弟院士、父女画家。
  船厅西北角上有座小楼,另看它不怎么起眼,在何园却有着独特的地位。这是一座翰林公子读书楼。它东接贴壁山的蜿蜒山道,南临“桴海轩”的波光涟漪,让人想起那副著名的老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其实,这正是造园人的良苦用心。
  从读书楼东侧的假山石级上楼,是陈设简朴的书房。当年何家大公子何声灏就是在这里修身砺志,孜孜攻读,从江南乡试脱颖而出,一举闯过会试、殿试、朝考大关,被皇帝钦点为翰林,给何园留下一座风风光光的翰林公子读书楼。说到翰林公子何声灏,人们都会提起他的翰林祖父何俊,何俊也是科考中了进士后钦点翰林,从此开创了何家的金石基业。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祖孙两翰林”,成为何氏家族光耀门庭的殊荣和盛极一时的佳话。
  何芷办学兴教的遗愿,最终由他的孙子世桢、世枚,一对美国密昔根大学的洋博士兄弟给实现了。1924年12月,持志大学在上海正式创办,社会名流纷纷到场祝贺,成为轰动一时的要闻。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惊动了整个世界,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但你知道吗?这样一个壮举,却与扬州何园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为,参与整个工程并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人物——中国科学界的一位女杰、中科院院士、工程物理学家、我国核同位素分离科学的学术奠基人、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女功臣王承书,是何园主人何芷的曾外孙女儿。小时候,承书的母亲经常带她回娘家省亲,玉绣楼上,也有专门留给她们的套房。还是小姑娘的承书,自由玩耍于这里的自然山水亭台楼阁之间,何园文化的书香墨香,精神气格,深深侵染熏陶了她。多年后,她执意放弃美国的已有的基业和优裕的生活,战胜重重阻挠奔向新中国,把毕生交给了新中国的和核事业。
  何氏家族出的另一位科学精英人物是我们都熟悉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他长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近年也对许多经济、社会问题进行观察评判,赢得了“科学之剑”的美名。
  长廊迂回,不知不觉里,我们已经穿越了玉绣楼通往骑马楼的小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中的名句。何园将客舍取骑马为名,另有一番苦心深意。骑马,意味着异乡和征途。从建筑的外型看,一条巷道居中,两楼中间相连对称跨座两边,酷似马鞍造型。另看骑马楼望上去一幅四平八稳的样子,仿佛一览无余,其实它的右翼里藏着三进楼阁。厅堂栉比,廊道迂回,门扉交错,犹如迷宫。国画大师黄宾虹与何园及何家四代人长达60年的书画缘。黄宾虹是何芷长媳的族叔,他二十八岁时初到扬州,受到何芷的热情接待和器重,不仅生活上受到热情照顾,主人还拿出所有所藏的历代名人字画供他学习观摩。三十多年后,已经蜚声画坛的黄宾虹成了何芷孙子何适斋和曾孙女何怡如这对父女画家的提携人。
  当年黄宾虹客居何园,就住在骑马楼。而今逡巡楼上,我们仿佛可见这对义气相投的忘年交朝夕过往携手盘桓笑语论画的情景。
  先有传奇的主人,才有传奇的名园,然后有传奇的家族。品味着园中无不蕴涵着匠心妙要的构撰,浏览着缤纷多姿的家族人物故事,我们怎能不发出由衷的感慨。
  百年因胜迹,向楼台深掩处,觅一段西风逸兴;
  千古赖名园,对山水洞开时,味十分东土闲情。
  这是扬州当代女作家金子为何园题撰的楹联,艺术地概括了这座园林的特色精华。
  走进何园,走进中国晚清第一名园,宛如走进一幅自然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
  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中国近代造园艺术的孤本特例在这里集珍汇粹;
  一位集官僚、盐商、隐者、教育家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曲折隐秘的心阶历程在这里淋漓披露;
  一个由封建走向开明的世家大族兴衰荣辱的生存活剧在这里栩栩上演;
  一部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丰富多彩的外传故事在这里生动展现……
  最先为它的风采所倾心的,是中国现当代建筑史上的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童、刘敦桢、潘谷西、罗哲文、陈从周……他们无不对扬州寄啸山庄独特的造园手法赞叹不已,称之为江南园林的孤例。陈从周教授一次又一次造访何园,并为何园的建筑之美、人文之胜动情赋诗:
  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
  水心亭上春波绿,览胜来登一串楼。
  是啊,欲访中国园林艺术之胜,岂可不到扬州;欲得晚清名园自然人文之真谛,怎能不登何园一串楼!
                                                                       (作者单位:扬州市文联)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