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论 前 沿

   名 城 专 家

   研 究 花 絮

   名 城 保 护
关于“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发表日期:2009/2/26 13:41:11   阅读:4044次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邓其生
    肇庆地处珠三角西缘,扼西江之总口:古称端州,粱天监年间建高要郡,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北宋改为“肇庆府”,经元明清直至现在,仍是粤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其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山川秀丽。于1982年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于1991年与2001年先后批准为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当今,广东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发挥其应有的潜力。应该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们对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下列建议:
    一、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价值和未来的定性定位。
    肇庆古城与其他名城相比其特色有三:①保存了宋代完整的古城墙和宋明城市平面的基本格局和肌理;②前有西江,后有七星岩,是岭南的典型风景名胜山水城市.城江两岸有四塔相峙,蔚为壮观,全国仅有;③一千五百多年来一直繁荣持续发展,是军事防御城.抗洪防水城。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西江上联云贵,下接珠江水阿,与海外有直接水路相通,文化与经济辐射交流影响广。唐时的日本高憎荣睿与明意大利耶酥教士利玛窦都曾在肇庆长居。可以说是中外文化接触的开放窗口,自寨以来,广西灵渠的开凿.中原文化沿西江东来,交汇于肇庆地区,形成广府文化,肇庆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肇庆古城可以说是广东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城之一,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含量堪为同类古城之用”的建议翘楚,岭南只有一个肇庆,如能保护开发好,充分发掘其潜力,对肇庆的振兴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定性,它的发展定位,我们认为只能是保护和延续他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这基础上发挥其旅游和商贸交往的作用,在保护前提下开发利用.在合理开发利用下促进保护工作的深入与持久。把保护和开发行为纳人到社会发展战略中加以调整,为建设有广东特色的文化产业服务。
    二、肇庚古城的现况与存在问题
    肇庆古城的发展.在没有文物法和提出历史名城的概念以前,街道和建筑可以说是自发按当时的需要自然地变迁的。但从宋皇佑年中筑土城开始,至宋政和年初扩筑砖城,已形成四城门十字街长方形格局,由于防水的要求,基本是没有变的。城墙受其附属城门楼、月城、炮台、雉角楼等基本完好,民国初年为便利车辆行走,把城门填塞,把城墙高度普遍折减2—3米,雉楼、文昌阁、月城、炮台、兵劈、城堞、城门楼等全部拆去,护城河被填平、披云楼被改为图书馆。丽樵楼毁后搭作临时库房;城内街道内近代化商业街发展,拆除旧屋,建造了一些学校、医院、办公楼……之属。
    解放以后,肇庆古城仍为专区、市府所在地,从而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增加了许多公共和居住建筑、拆旧建新.人口密集了、高层建筑多了,先后拆除了包公祠、城皇庙、金花庙等和廨署旧居祠堂古店等,增加扩宽了道路。自文物法制定以来,国家对文物颇为重视,保护并修理重建了阈江楼、梅庵、学官、丽樵楼、崇禧塔、魁元塔、披云楼、书院等,修理丁披云楼就近城墙,发展了旅游事业。但从另一方面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
    ①古城内外,历史建筑所剩无几,乱拆乱建严重,古街老巷的风貌几乎全无。城内多为新建高楼大厦,建筑密集,绿化甚少;城墙被淹没在杂乱的房子之中。
    ②普遍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没有切实可行的统一古城保护改造规划,对改造中如何丈物保护和体现人性人文的意识欠缺,文物破坏、环境恶化、景观减少。着重于经济开发,忽略了古城历史文化内涵的发展,对古城的研究与利用不足。
    ③由于古城保护和改造的经费投人不足,城墙人为与自然的破坏日益严重。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城内外的古迹修理因经费困难,尚感不够完备,原城内有特色的古建筑由于没有经费修理也逐步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与古城不协调的现代建筑,谓之“旧貌变新颜”,“不破旧不立新”,再也没有古城韵昧。
    ④由于古城保护开发、管理的体制不顺,思想不统一、矛盾多,保护名城与保护文物的法令得不到贯彻,比如披云楼南面的医院。阅江楼左右的建筑与环境。丽樵楼前后的观景都没有办法得到控制。
    三、对保护、利用、改造、开发古城的意见与建议
    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留下来的一笔丰厚遗产。如何保护好、修复好、改造利用好。是我们一这一代义不容辞的历史贵任,对此,我们有如下意见与建议:
    (一)领导和各部门阶层要有一个保护整体历史文化名城和保护文物古迹重要意义的共识,对其定位定性和开发模式有一个较统一的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中、短期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建议在市政府领导下设立一专门的机构,协调工作、筹集资金、落实责任、付之实施,首先应对古城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二)控制古城的建筑密度与高度,逐步拆迁高、杂、乱之建筑,市中心向新城转移;对民国以后所建的公共建筑和工厂库房大胆改、拆,恢复原古城街巷的棋盘肌理结构,恢复原古城池、沟和绿化体系,适当恢复一些庙观、祠堂、民宅,改善脏、乱、差,提高环境质量,增加古城建筑的整体文化艺术含量。
    (三)我们认为肇庆古城风貌恢复宜以宋明为主调,结合各代现有历史遗址遗物,规划成一个以旅游观光为立体功能,历史文化为重心;是一个步行商贸的,文化交流的、历史教育的,休闲品味的粤西古邕,是肇庆文化产业的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四)古城的保护开发可考虑以修复城墙为突破口。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①沿古城墙建造环城公路、护城河和绿化带,通过考古确定护城河的位置和宽度,在护城河一端种柳林绿化带,其外是环城路。另外,城内有无濠沟和水池也需考虑探清,逐步恢复城内排水、引水水系。
    ②把城墙基本按宋明修复,先清理城墙上有破坏作用的杂草术,然后补砌残缺城墙,其墙地面标高可按披云楼原地标高,整座城墙力求按2800米回合走通。恢复雉堞,炮台,创造条件按原样重建城门楼,文昌阁,角楼,战栅等。
    ③开挖原城门洞,古城内以步行街为主,在解决交通、防火、防灾的前提下,按原街道格局重新组织交通,恢复一些专业街,如玉器、工艺、古董、端砚、茶市、饮餐、杂货、行档  商业文化一条街,把交通组织与街巷景观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古城人文与建筑风貌。
    (五)以披云楼和丽樵楼为轴线,恢复宋明肇庆府署,通过考古和文献记述。认真做好恢复设计,利用这些建筑展显肇庆历史文化成就,其内容可以是包公馆、名人腊像馆、历史博物馆、文化艺术馆、书画馆、端砚艺术馆,采用园林化布局,成为肇庆旅游的主景。突出包公形象,设广场塑包公铜像。
    (六)在阅江楼、高要学官、书院一带进行修复改造规划,整合成为新的旅游亮点,把这里建设成海内外历史文化交流场地,近现代革命教育基地,孔儒文化的展示场所。   (作者系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糸博士生导师、一级建筑师)
    原载于《中国名城》2003年04期总第65期    

   请您先登陆或注册后再发表评论,用户名同中国名城论坛一致!
   用户名:              密  码: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广告  |   
中国名城杂志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14-87329599 传真:0514-87329540
E-Mail: y7329540@126.com MSN:cac7329540@msn.cn QQ:790218011
创办:国家名城委 支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苏ICP备110317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