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4月29日,坐落长江之滨、厚载千年历史的江苏省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上午,位于西津渡的“昭关石塔”国保碑揭碑,“中国救捞教育基地”同时揭牌。
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秘书长杰瑞·柯林,江苏省建设厅、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旅游局、省文物局、省开行以及镇江市有关领导出席开街典礼。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秘书长杰瑞·柯林在开街典礼上致辞。中国名城杂志社参加了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典礼。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镇江市西北部、云台山下,是一条长达1800米,厚载1300多年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发展轴线,街内现存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4个省市级文保单位。
镇江市历时十年、投资1.5亿完成了西津渡街区保护更新一期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镇江坚持“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修缮了唐山小楼、宋观音洞、元昭关塔、明铁柱宫、清救生会、英领事馆等十多处文物建筑;坚持“可留可走,可修可换”的原则,完成传统民居的维修工作;根据“呼应得当,品相相容”的原则,修建了蒜山游园、西津雅苑等景观建筑;按照“保存形态,功能再造”的策略,启动“镇江老码头”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坚持“传承文脉,再现历史”的原则,以“津渡文化”的研究成果指导街区的保护建筑,完成镇江救生文化博物馆、观音文化展示馆、“一眼看千年”等展示工程;坚持以“复兴街区,永续利用”为目标,完成小码头传统商贾街招商以及街区旅游开放工作。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先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优秀保护奖、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茅以升家乡土木工程奖,被誉为“西津模式”。
镇江市副市长陈杰在开街典礼上致辞。他表示,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工程将坚持个性特色的复兴、传承、延展和提升一体化,努力实现街区的全面保护和永续利用,充分发挥传统商贾街和创意产业园的引导效应,充分发挥街区旅游观光和服务产业的独特优势,为名城镇江再书辉煌。